音乐学专业邀请多利安·莱尔雅克教授举办钢琴公开课
2025年3月10日上午10:00,艺术教育系音乐学专业在虹口校区教学楼9楼小音乐厅举行钢琴公开课。此次公开课有幸邀请到伦敦皇家音乐学院、塞尔维亚诺维萨德艺术学院多利安·莱尔雅克教授,教育学院副院长文曙光、系主任金鸽平及专业教师出席本次公开课,与学生一起观摩学习。

多利安·莱尔雅克教授是国际知名的钢琴家、教育家,曾多次在国际顶级音乐厅演出,并在多所世界著名音乐学院担任客座教授。此次受邀来到上外贤达学院音乐学专业,他不仅为学生们带来宝贵的演奏指导,还与教师们进行深入交流,分享国际前沿的音乐教育理念。


公开课上,音乐学专业四位学生先后登台演奏,分别带来《海顿F大调奏鸣曲(Hob·XVI23)第一乐章》,《柴可夫斯基四季十一月在马车上》,《勃拉姆斯第二狂想曲》,《拉赫玛尼诺夫前奏曲op.39 no.5》。


多利安·莱尔雅克教授以“钢琴演奏的艺术与技巧”为主题,结合自身丰富的演奏和教学经验,从技巧训练、音乐表现力、作品解读等多个角度进行了深入讲解。他不仅对学生的演奏进行了细致点评,还亲自示范,展示了高超的演奏技艺和深厚的艺术修养。

教育学院副院长文曙光在活动中表示:“我们非常荣幸能够邀请到多利安·莱尔雅克教授来校指导。这次大师课不仅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也是学院音乐学专业与国际接轨的重要一步。未来,我们将继续邀请更多国际知名艺术家来校交流,进一步提升学院的教学水平和学术影响力。”

音乐学专业邀请巴尔塞格·图曼扬教授举办声乐公开课
2025年3月27日下午1:00,艺术教育系音乐学专业在虹口校区教学楼9楼小音乐厅举行声乐公开课。此次公开课邀请到亚美尼亚人民艺术家、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维也纳贝多芬音乐学院区域总监巴尔塞格·图扬曼教授,教育学院副院长文曙光、系主任金鸽平、及教师代表出席本次公开课,与学生一起观摩学习。

1958年8月3日出生于亚美尼亚。毕业于埃里温国立音乐学院。他曾在马赛(法国)、多伦多和蒙特利尔(加拿大)、柏林和魏玛(德国)、基茨比厄尔(奥地利)、沈阳(中国)、德黑兰(伊朗)和阿斯塔纳(哈萨克斯坦)等城市的大学和音乐学院开设大师班。 此外,他还受邀担任多个国际歌唱比赛的评委。
音乐学专业推荐6名学生分别登台演唱,巴尔塞格·图曼扬教授结合其丰富的演唱和教学经验,从发声技术、音乐诠释、风格把握等多个维度进行了深度解析。在课程中,教授不仅针对每位学生的演唱进行了专业细致的指导,指出气息运用、共鸣调节及语言发音等关键技巧的优化方向,更通过现场示范,生动展现了声乐艺术的精髓——如何将扎实的技术功底转化为富有感染力的音乐表达。他的示范演唱既体现了严谨的声乐的科学性,又彰显出对作品风格的精准把握,令在场师生深刻领略到声乐表演的艺术高度与学术深度。


本次声乐公开课通过巴尔塞格·图曼扬教授的示范与个性化指导,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演唱技巧、音乐表现力及艺术修养,深化对声乐作品风格与情感的理解,更是为学生搭建了实践与理论融合的桥梁,拓宽审美视野,激发艺术创造力,同时传承专业经验,培养符合行业标准的高水平声乐人才,推动声乐艺术的创新与发展。

音乐学专业邀请克里斯托夫·西蒙内教授举办钢琴公开课
2025年4月7日上午11:30,在虹口校区教学楼九楼的小音乐厅内,一场高规格的钢琴公开课盛大启幕。此次公开课由著名钢琴家、作曲家兼指挥家克里斯托夫·西蒙内教授作为主讲,其专业性和艺术性备受期待。西蒙内教授在国际音乐领域久负盛名,他的到来,无疑为这场活动注入了强大的专业力量。

教育学院副院长文曙光、艺术教育系主任金鸽平带领教师代表出席。他们与艺术教育系音乐学专业的学生齐聚一堂,共同观摩、学习这场国际水准的钢琴教学。
克里斯托夫·西蒙内教授首先演奏了莫什科夫斯基的《火花》,音符似灵动的火苗,将原作中那股蓬勃的生命力与激情展现得淋漓尽致。紧接着,教授又演绎了拉威尔的《水之嬉戏》,仿若潺潺溪流、奔腾浪花,让听众感受着水的温柔与活泼。

音乐学专业推荐的3名学生依次登台,奏响各自精心准备的曲目。演奏结束后,克里斯托夫·西蒙内教授从触键的力度与速度把控,到演奏节奏的张弛、韵律的把握多维度地展开了细致入微的剖析。例如,教授指出海顿的作品需要注意节奏从头到尾都一致;弹奏时也需注意一些和弦不应用踏板链接,让学生们受益匪浅。



在本次钢琴公开课中,克里斯托夫·西蒙内教授凭借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教学方法,提升了学生的表现力和艺术素养,为学生带来了一场干货满满的音乐盛宴。教授倾囊相授,让宝贵的专业经验得以传承,为音乐学专业培育高标准的钢琴人才奠定了基础。

音乐学专业邀请韩国男中音歌唱家禹周昊举办声乐公开课
2025年4月23日下午14:00,艺术教育系音乐学专业在虹口校区教学楼9楼小音乐厅举行声乐公开课。此次公开课有幸邀请到韩国男中音歌唱家禹周昊教授,教育学院副院长文曙光、系主任金鸽平等领导、教师代表参加本次公开课,与音乐学专业学生一起观摩学习。

禹周昊,汉阳大学AMVP教授,汉阳大学音乐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韩国声乐协会理事,麻浦文化财团艺术总监。
音乐学专业推荐的四名学生先后登台演唱,禹周昊教授逐一针对其演唱提出建议,如禹教授强调腹式呼吸的重要性,可以保持气息深沉稳定;学生在平时练习中要注重咬字饱满,并且辅音要清晰但不过重;情感表达方面先突出强弱对比,再增加戏剧性的表现力,避免机械性演唱。



整场公开课促进了我校与汉阳大学音乐学院的友好关系,更推进了两校在音乐教育领域的深入交流与合作。同时,开阔学生们的视野,让他们感受到禹周昊教授对于演唱的热爱和钻研精神,引导学生们不断进取,追求更高的学习目标。

音乐学专业邀请加拿大钢琴家亚历山大·齐李亚科夫教授举办钢琴独奏音乐会
2025年5月26日晚6时,音乐学专业特邀加拿大顶尖钢琴家、教育家亚历山大·齐李亚科夫(Alexander Tselyakov)教授,于崇明校区语信楼举办钢琴独奏音乐会。这位被誉为“俄罗斯学派钢琴艺术最佳传承者”的音乐家,将以精湛技艺与深刻音乐性,为观众呈现一场跨越时空的古典音乐盛宴。

亚历山大·齐李亚科夫教授是俄罗斯钢琴学派的杰出代表,师承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大师列夫-瑙莫夫(海因里希-诺伊豪斯演奏法传承人),其艺术风格融合了阿瑟·鲁宾斯坦的情感平衡与霍洛维茨的激情张力,被《纽约音乐会评论》盛赞为“拥有令人陶醉的音色与完美的艺术个性”。他早年斩获莫斯科柴可夫斯基国际钢琴比赛、东京国际音乐比赛等多项顶级赛事奖项,并受邀与列宁格勒爱乐乐团、华沙国家爱乐乐团等国际顶尖乐团合作,足迹遍布全球三十余国。自2003年起,他担任加拿大布朗顿大学音乐学院钢琴教授,致力于培育新一代音乐人才。

本次音乐会曲目横跨古典与印象派钢琴作品,兼具技巧挑战与艺术深度。上半场以海顿《D大调奏鸣曲》(Hob. XVI:33)开场,轻盈的快板、深情的慢板与典雅的小步舞曲将展现古典乐派的精致美感;随后,拉威尔的两部代表作——《悼念公主的帕凡舞曲》的空灵哀婉与《夜之幽灵》中“水妖”、“绞刑架”、“幻影”的诡谲音画,将带领观众走入印象派的奇幻世界。下半场重磅呈现穆索尔斯基的钢琴组曲《展览会之画》,通过“漫步”主题串联十幅音乐画卷,从“侏儒”的怪诞到“基辅城门”的恢弘,钢琴家将以磅礴技巧与丰富音色,再现这部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史诗巨作。


作为教育家的齐李亚科夫教授,此次音乐会不仅是艺术展示,更是一次生动的音乐课堂。他将在演奏中传递对作品的深刻理解,激发学子对古典音乐的热爱与探索。
当最后一个音符在语信楼上空消散,这场近两小时的音乐会圆满落下帷幕。亚历山大·齐李亚科夫教授以其卓越的艺术造诣,为崇明校区的夜晚注入了古典音乐的璀璨光芒,也在学生留下了一段关于音乐与美的难忘记忆。


音乐学专业邀请意大利朱利奥·德·卢卡教授举办钢琴大师课
2025年6月16日下午5:00,上外贤达学院虹口校区教学楼九楼小音乐厅琴韵悠扬,星光熠熠。一场由意大利拉蒂纳音乐学院朱利奥•德•卢卡(Giulio De Luca)教授主讲的钢琴公开课在此隆重举行,为艺术教育系师生献上了一场融合顶级技艺与深邃音乐思考的艺术盛宴。艺术教育系主任金鸽平携教师代表及音乐学专业学生齐聚一堂,共同沉浸于这场高水平音乐对话。


此次公开课上,音乐学专业推荐4位学生先后登台演奏。他们以娴熟的演奏和对作品的理解,先后演绎了作曲家拉赫玛尼诺夫、贝多芬、格林卡等经典钢琴作品,每首作品演奏结束后,Deluca教授以其享誉国际的专业视野和独到见解展开了精准指导。他不仅引导学生深入剖析作品内核,更在踏板的精准运用、力度层次的变化等关键技术上倾囊相授,细致入微的讲解并加以示范,令全场学生如醍醐灌顶,受益匪浅。


最后,艺术教育系青年教师金典以一曲气势恢宏、情感深邃的《李斯特b小调奏鸣曲》惊艳全场,精湛技艺赢得如潮掌声。Deluca教授首先对金老师的演奏连连称赞,随后与其从作品结构、时代背景到情感诠释的各个维度展开探讨,将公开课推向了艺术探讨的巅峰。

Deluca教授带来的不仅是意大利学派严谨精确的演奏精髓,更是对音乐无限热爱与敬畏的传递。


大师讲座|布鲁斯·布鲁贝克教授钢琴公开课
2025年10月20日下午1:30,音乐学院在虹口校区教学楼9楼小音乐厅举办了一场钢琴公开课。此次公开课荣幸地邀请到新英格兰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享誉全球的国际著名钢琴家布鲁斯·布鲁贝克教授。音乐学院院长高晓东、副院长文曙光、系主任金鸽平等领导及教师出席了本次公开课,与音乐学专业的师生共同观摩学习。


音乐学院两名大二“精英计划”的学生黄诗媛、张郅睿先后登台,分别演奏李斯特《爱之梦》第三首、肖邦《第三叙事曲》。两位同学在展现演奏技能的同时,分别融入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与情感表达,呈现出别具风格的浪漫派作品。布鲁贝克教授在细致聆听后,从作品的整体意境出发,重点解析了如何通过触键力度与踏板控制的微妙配合来营造作品的演奏氛围。并且教授通过讲解加示范的方式,更生动、细腻的讲解作品的创作背景、演奏特色、演奏技巧等,使学生们对这首经典作品的演绎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最后一位演奏者是青年教师何大伟,他弹奏了拉威尔《镜子》组曲中的第四首《小丑的晨歌》。其精湛的轮指技巧、丰富的力度层次以及对复杂和声的准确把握,展现了扎实的专业素养及演奏能力。布鲁贝克教授对他的演奏给予了充分肯定,并针对几个细微之处的音乐表达提出了演奏建议。随后布鲁斯·布鲁贝克教授通过生动的拟声模仿和细致的技法调整,在轻松愉快的互动中,结束了本次公开课。

钢琴公开课通过教授的现场示范指导,既赋能学生专业成长,也为学院搭建对外展示的窗口,推动音乐教育高质量发展。

国际音韵汇贤达,金秋弦歌奏华章——贤达十月系列国际音乐大师课圆满落幕
为期两周的“十月系列国际音乐大师课”已于近日圆满落下帷幕。本次系列活动来自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法国巴黎音乐学院、布鲁塞尔皇家音乐学院、美国新英格兰音乐学院以其高规格的导师阵容、前沿的教学理念与热烈的学术氛围,赢得了校内外的广泛赞誉,成为学院国际化办学征程中又一浓墨重彩的笔触。

大师云集,星光熠熠,搭建国际化学术桥梁。本次大师课系列涵盖了钢琴、作曲指挥等专业领域。其中包括钢琴大师:布鲁斯·布鲁贝克;伊莉安·雷耶斯;国际著名指挥家、室内乐演奏家丽达陈·阿格里奇(Lyda Chen Argerich);著名作曲家、钢琴家徐鸿(Andrew Hsu)以及室内乐演奏家威廉·本西蒙、雅克琳·本西蒙等他们以其对古典作品的深刻解读和精湛的演奏技巧,为音乐专业的学子们打开了新的艺术视野。

大师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激发教与学的双重共鸣。系列活动超越了传统“一课一听”的模式,采用了多元化、立体化的教学形式:针对专业突出的学生,大师们进行了深度的一对一指导,精准把脉,因材施教,解决了诸多长期困扰学生的技术瓶颈与艺术理解难题。
公开大师课: 面向全院师生开放,在互动教学中,大师的点评与示范不仅惠及上台的学生,更让在场所有观摩者感悟到音乐艺术的深邃与魅力。特别是由丽达陈·阿格里奇与伊莉安·雷耶斯即兴演奏赢得了满堂喝彩。

本次贤达十月系列国际音乐大师课的成功举办,取得了远超预期的丰硕成果。 对于学生而言: 这是一次难得的艺术洗礼与专业升华。学生们不仅技艺得到提高,更重要的是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艺术标准,增强了艺术自信与音乐文化理解力。

对于教师而言: 这是一次宝贵的教学观摩与学术交流机会。本院教师通过与大师的深入探讨,吸收了先进的教学方法,促进了自身教学水平的提升。

对于学院而言: 这有力地提升了贤达学院音乐学院的知名度与学术影响力,彰显了学院“融汇中西,追求卓越”的办学宗旨,为营造开放、多元、国际化的校园文化氛围注入了强劲动力。
音符跨越国界,艺术沟通心灵。贤达学院音乐学院十月系列国际音乐大师课虽已落幕,但它所点燃的艺术火花与学术热情必将持续燃烧。它不仅是过去成功的总结,更是迈向未来的新起点。我们坚信,在如此高水平的国际交流平台上,贤达学院音乐学院的学子们必将更快地成长为具有国际视野的艺术人才。


